在(zai)這(zhe)支讓人(ren)眼前一亮的芬蘭隊中,除了場場數據炸裂被調侃(kan)在(zai)NBA憋壞的馬爾卡寧(ning),還有一位在(zai)社交媒體短視頻瘋狂刷(shua)屏(ping)的新人(ren),他叫米卡-穆里寧(ning)。
今年的(de)歐洲杯(bei)賽場,18歲(sui)的(de)他是(shi)年紀最小的(de)球員(yuan)。這位2007年在赫爾辛基郊外小鎮出生(sheng)的(de)年輕人,如今是(shi)美國五星高中生(sheng),也是(shi)2027屆最具NBA前景(jing)的(de)球員(yuan)之一(yi)。
穆里寧成長于(yu)籃球(qiu)世(shi)家,他的父親基莫-穆里寧是曾經芬蘭(lan)隊的國(guo)手,而母(mu)親珍妮除(chu)了在芬蘭(lan)國(guo)家隊打球(qiu),也曾經在美國(guo)的北卡羅萊納大學(xue)深造。
在這份家世(shi)傳(chuan)承(cheng)之下,穆里寧從小(xiao)就在赫爾辛基(ji)接受籃球(qiu)青訓,不過,穆里寧沒有遵循芬蘭籃球(qiu)運(yun)動(dong)員傳(chuan)統的成長路徑。
芬蘭籃協一般要求,出海深造(zao)的球員至少(shao)要在(zai)本(ben)國讀完中學再走出去,即便(bian)是現役NBA獨苗馬爾卡寧,當年也沒有成(cheng)為例(li)外,而穆(mu)里(li)寧成(cheng)了第一個吃(chi)螃(pang)蟹(xie)的人。
“我想(xiang)離開”,穆里寧說,“沒有理由”。
3年前,也就是穆里寧滿15歲那年,父母將(jiang)他送(song)到了(le)西(xi)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真特(te)羅籃球俱樂部接受培(pei)訓,這是一家聲名在外、專注于培(pei)養青(qing)年球員的籃球學院。
即使(shi)是(shi)(shi)現在回想起來,穆(mu)里寧(ning)仍然覺得15歲背井離(li)鄉前往西(xi)班(ban)牙是(shi)(shi)一(yi)件風險很高的選擇,因為這(zhe)是(shi)(shi)從前沒人做過這(zhe)樣的事,也不(bu)知道未來會收獲怎樣的結果,放在當時的情景之下,穆(mu)里寧(ning)是(shi)(shi)在賭(du)。
但我(wo)們現在清楚(chu),穆里寧賭贏了。
如(ru)今他不僅拿到了大量NCAA籃球強校的(de)Offer,還很有可能和(he)其中一支(zhi)球隊簽下一份(fen)價(jia)值數百萬美元(yuan)的(de)NIL合同。
不過(guo),穆里寧只在西(xi)班牙待了一(yi)年,2023年他(ta)登陸美國,去年6月轉學到(dao)亞利桑(sang)那州錢德勒(le)市的一(yi)所高中(zhong)。因為(wei)在那里他(ta)可(ke)以打更(geng)多的比(bi)賽,得到(dao)更(geng)多的曝光。
在(zai)那個(ge)夏天,穆里(li)寧(ning)代表布拉德利(li)-比(bi)爾(er)的業余球(qiu)隊(dui)(dui)闖進了耐克(ke)(ke)EYBL決賽,那場(chang)比(bi)賽他成(cheng)為全隊(dui)(dui)三位得分上(shang)雙的球(qiu)員之一,他拿到21分帶隊(dui)(dui)擊敗(bai)了克(ke)(ke)里(li)斯-保羅的球(qiu)隊(dui)(dui),拿到EYBL冠軍。
而穆(mu)里寧相當享受這種被聚光燈(deng)和鏡頭圍繞的時刻。作為在社交媒體(ti)上成長的一代,穆(mu)里寧有這一代年輕人典型(xing)的特(te)征:高調、自信、活力四射(she)、有野心。
在穆(mu)里寧第一次參(can)加芬蘭國家(jia)隊(dui)訓練時,當(dang)時年僅17歲的(de)他(ta)毫無菜鳥的(de)生(sheng)澀,反而他(ta)完全(quan)沒有給在場的(de)大(da)哥留面(mian)子(zi)。他(ta)不管什(shen)么江湖地位,也不管和他(ta)對位的(de)人資歷是不是比自己高,幾(ji)乎每一個比他(ta)更(geng)有經驗的(de)國家(jia)隊(dui)成員(yuan),都被他(ta)噴過垃(la)圾話。
而這(zhe)(zhe)在(zai)穆里寧的價(jia)值觀(guan)里并不(bu)是(shi)“以(yi)下(xia)犯上”,他說,“洋基(ji)隊內部訓(xun)(xun)練的垃圾話(hua)噴得比這(zhe)(zhe)激(ji)烈多了,訓(xun)(xun)練中存在(zai)競爭,這(zhe)(zhe)再正常不(bu)過,而垃圾話(hua)也(ye)只停留(liu)在(zai)球場(chang)內,到場(chang)下(xia)我們會像平時(shi)一(yi)樣互相開(kai)玩(wan)笑”。
今年,穆(mu)里(li)寧(ning)還(huan)加入(ru)了一支名叫 Rod Wave 的(de)網紅球隊,很(hen)多人把(ba)他們稱作“TikTok時代的(de)哈林籃球隊”。
雖然(ran)在很多人眼里,一個能夠打國家(jia)隊(dui)的(de)明日(ri)之(zhi)星(xing),還參加(jia)這(zhe)種(zhong)野球賽事根本(ben)就是不(bu)(bu)務正業,但穆里寧不(bu)(bu)排斥流(liu)量和關注(zhu),這(zhe)位成(cheng)長于社交媒體時代的(de)年輕人,對(dui)于娛樂和工作分得并沒有那么清(qing)楚。
“如果(guo)你在哪里(li)看到我(wo)(wo)了(le),不要(yao)害羞”,穆里(li)寧(ning)說(shuo),“過來和我(wo)(wo)打(da)個招呼”。
“這就(jiu)是(shi)(shi)我的(de)個性,我就(jiu)是(shi)(shi)個自信的(de)人,充滿自信是(shi)(shi)我的(de)人生宗(zong)旨”。
而在(zai)網紅球隊打球不僅讓(rang)穆里寧得到了(le)(le)關注,還讓(rang)他多(duo)了(le)(le)一個本(ben)命外號,“瘦耶穌”。
不得不說,搞流量的(de)人就是懂(dong)得語(yu)言(yan)的(de)藝術,這(zhe)個外號給取的(de)恰如其分。
30年前(qian),人們(men)把飛(fei)天遁地的邁克(ke)爾(er)-喬丹叫作(zuo)“黑耶穌”。而身高2米(mi)(mi)10,臂展2米(mi)(mi)20,體型纖(xian)細,運動天賦卻極為炸裂(lie),本屆歐洲杯(bei)已經(jing)奉(feng)獻了好幾(ji)次五佳球級別暴扣的穆里寧,被(bei)叫作(zuo)“瘦耶穌”,合情合理(li)。
但嚴肅(su)討論(lun),穆里寧外號雖然外號延續了喬(qiao)丹的路線,但球(qiu)風并不(bu)和喬(qiao)丹一派。
跟蹤(zong)報道本(ben)屆歐洲杯賽事(shi)的希臘(la)記者(zhe)哈(ha)里斯-斯塔沃給(gei)芬蘭少年(nian)找了一個(ge)更貼切的模(mo)板,安德烈-基里連科。
“18歲的(de)穆里(li)寧身材高大(da),運動能(neng)力出(chu)色,侵(qin)略(lve)性強,他(ta)能(neng)攻能(neng)防,打球(qiu)強硬,空中優勢也相當(dang)明顯,令人嘆(tan)為觀止。他(ta)身上有(you)非常明顯的(de)基里(li)連科(ke)的(de)影子”。
雖然(ran)進攻端略(lve)顯(xian)粗(cu)糙,可是穆里寧儼(yan)然(ran)是一副全能鋒線戰士的(de)樣子(zi),吃餅得(de)分(fen)、沖搶籃板、飛奔快下、掃蕩防守、三分(fen)線外發(fa)炮...都(dou)有他的(de)身影。
本屆賽事,年輕的(de)(de)(de)(de)穆里寧(ning)出場時間并不算多,但如(ru)果(guo)我們用(yong)36分鐘的(de)(de)(de)(de)尺(chi)度去衡量穆里寧(ning)的(de)(de)(de)(de)效率,你就會(hui)看到一個場均21.6分2.5前(qian)板1.1搶斷(duan)2.5蓋帽,投(tou)籃(lan)命中率還高達63.6%,兩分球命中率91.7%的(de)(de)(de)(de)超級前(qian)鋒。
芬蘭(lan)隊(dui)教(jiao)練拉西-圖奧維已經對這(zhe)位18歲(sui)的(de)(de)小(xiao)將相當滿意,比(bi)起(qi)數據,他更看(kan)重穆里寧給(gei)球隊(dui)帶(dai)來(lai)的(de)(de)無形(xing)價值。“我(wo)們需要他在場上的(de)(de)信心和活力,在戰(zhan)況焦灼的(de)(de)比(bi)賽(sai)里,總有(you)些大場面球員能有(you)所(suo)作為(wei),而這(zhe)樣的(de)(de)球員會帶(dai)動其(qi)他人(ren),米卡就(jiu)給(gei)我(wo)們帶(dai)來(lai)了(le)這(zhe)樣的(de)(de)能量”。
揭幕(mu)戰(zhan)對戰(zhan)瑞典隊(dui),芬蘭隊(dui)頂住壓力完成逆(ni)轉,圖(tu)奧維認為(wei)是(shi)穆里寧幫助他(ta)們扭轉了頹(tui)勢,他(ta)是(shi)芬蘭隊(dui)的“X因素”。
“當時我(wo)(wo)并(bing)沒有想著比分”,穆里(li)寧(ning)說(shuo),“但我(wo)(wo)從觀眾那里(li)感覺到(dao)了支持我(wo)(wo)的能(neng)量,我(wo)(wo)很(hen)高興(xing)我(wo)(wo)能(neng)做(zuo)到(dao)一些事情,任何小事都(dou)行”。
老(lao)穆里寧在芬蘭(lan)國家(jia)隊效力時,薩(sa)蘇-薩(sa)林是他的(de)隊友。如今薩(sa)林已經是34歲的(de)老(lao)將,他看過馬爾(er)卡寧成長,現在則(ze)要見證穆里寧的(de)崛起(qi)了(le)。
不(bu)過(guo),他(ta)覺得穆里(li)寧并不(bu)是下(xia)一個馬(ma)爾卡寧,即便球迷和媒體(ti)都在用這樣的口徑來比較二者。
盡管(guan)穆(mu)里寧和(he)馬爾卡寧身材類似(si),位置也相近,但他們(men)不論(lun)是球風和(he)性格都(dou)截然不同。馬爾卡寧是全能細膩的進攻核心,穆(mu)里寧是芬蘭版(ban)本的“瑞士軍刀”。前(qian)者性格低調(diao)沉穩,后者則自信狂野。
拿大家都熟悉的《灌(guan)籃高(gao)手》舉(ju)例子,那就是(shi)一個(ge)是(shi)流川(chuan)楓,一個(ge)是(shi)櫻木(mu)花道。
在當下,馬(ma)爾卡寧(ning)是芬蘭隊絕對的核心。但(dan)有人(ren)覺得,穆(mu)里(li)寧(ning)也許能(neng)超越馬(ma)爾卡寧(ning)的水平(ping)。
至少(shao),“18歲的穆里寧(ning)比同齡的馬爾卡寧(ning)表(biao)現得更為(wei)出(chu)色”,這是(shi)瑞典(dian)籃球專家拉賈契奇的結論。
“18歲的(de)穆里寧雖(sui)然(ran)有(you)時候(hou)也(ye)會犯很(hen)多錯誤(wu),但他根本不(bu)會被這些失誤(wu)干擾,他仍然(ran)保持自信,不(bu)在乎(hu)對手是誰,上場后就全力(li)以赴(fu),這種性格(ge)和(he)態度就是偉大球員的(de)特質(zhi)”。
“自信”,是(shi)這位18歲芬蘭少年(nian)寶貴(gui)的財富。
雖然(ran)18歲(sui)的他穿著打扮(ban)、肢(zhi)體語言都像個“黃毛”,但有(you)時候,正(zheng)是黃毛才有(you)這種初生牛犢不怕(pa)虎的勇氣(qi)。
而在(zai)這個世界里(li),敢想敢闖,真的很重要。
穆里寧的(de)右(you)耳根部紋了一(yi)行單詞,是“真理”的(de)藝術花體字,這是為了警(jing)醒自己,“即(ji)使我失敗了,真理也停留(liu)在(zai)我的(de)耳后(hou),這在(zai)困境中會給我力量”。
而在(zai)(zai)他的(de)手(shou)腕上,則(ze)紋著芬(fen)蘭國旗,這是他在(zai)(zai)2024年初新增的(de)圖案。
從(cong)15歲就(jiu)離開家鄉(xiang),穆里寧無(wu)時(shi)無(wu)刻不在懷(huai)念(nian)家鄉(xiang)的一切,“我(wo)想(xiang)念(nian)芬蘭的家人、朋友,想(xiang)念(nian)那里住的房子,想(xiang)念(nian)奶奶做的餅干(gan)和肉末土豆泥。
離家的(de)游子,才(cai)會對故鄉愛得深沉。
這份對祖(zu)國的依戀(lian),或(huo)許將(jiang)成(cheng)為(wei)(wei)穆里寧在異國他鄉拼搏的動(dong)力。要知道(dao),迄今為(wei)(wei)止,芬蘭歷史(shi)上只(zhi)出過3名NBA球員。
18歲的穆(mu)里(li)寧,不久后將成為芬(fen)蘭出產(chan)的第4位NBA球員(yuan)。而(er)芬(fen)蘭籃球,或許也會朝著(zhu)更(geng)高(gao)水平(ping)發起沖擊(ji)吧(ba)?
歡迎大(da)家來我們的微信公(gong)眾號“后廠村體工隊”看看,有更多NBA、CBA相關(guan)考(kao)古、評論和人物(wu)內容(rong)>>